(资料图)
也许出于对诗词的偏爱,加上饱尝深宫寂寞,萧观音对这首香艳的《十香词》十分喜爱,便作了抄录,并即兴赋《怀古》诗一首:“宫中只数赵家妆,败雨残云误汉王。惟有知情一片月,曾窥飞燕入昭阳。”没想到这样一来,便掉入耶律乙辛布置好的陷阱里,耶律乙辛诬陷萧后作艳词,并说其所写《怀古》诗是写给伶人赵惟一的,赵惟一是每日伴随萧后吹弹吟唱借以打发时日的伶人之一。要说也凑巧,诗中一、三句中正好有赵惟一的名字,这下更是铁证如山。这桩当时在皇宫闹得沸沸扬扬的《十香词》公案,最后以萧后被赐死,并“归其尸于家”的悲剧收场,太子也在耶律乙辛的进一步构陷下被废庶。是非不分,善恶不辨,道宗的昏庸,奸臣的弄权,终于也使得辽国江山摇摇欲坠。
辽代笔记小说《焚椒录》专门记述了这段公案,详细叙说了萧观音被耶律乙辛构陷的经过,该书虽为小说,但其作者王鼎是这段公案同时期的人,在朝中任翰林学士,应该有发言权。《辽史》中说他“正直、不阿人,有过必面诋之”,足见其绝不是一个搬弄是非听风是雨的人。不过王鼎因为一次酒后为萧后喊冤,被罢官流放,在感情上存有些偏执也有可能。
《十香词》现在看来见怪不怪,但在当时礼法森严的后宫,肯定属于格调低下、有伤风化的不雅诗词,当在禁止传播之列。但其表达细腻,很容易引起萧后的共鸣,挑起她尘封已久的情缘,勾起她对往日欢愉的点点记忆,就像观看爱情剧时,情感会随剧情起伏一样。其实这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,并不能说明什么。皇帝可以移情别恋,皇后只能身居寂寞,这本就是对人性的一种扭曲和摧残。至于萧后和伶人赵惟一的关系,应该属于牵强附会故意构陷,即使萧观音因音乐而与其心心相通,或者说有所倾心,也不过是萧观音寂寞孤独的一种寄托罢了,绝不至于逾越礼法的鸿沟。《辽史》记载一事很能说明问题,萧观音见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妃子“以艳冶自矜”,*招摇,很不庄重,便告诫她“为贵家妇,何必如此”,让她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身份,为此还得罪了她,足见萧后是个懂礼仪知廉耻的传统女性,说她与伶人私通,可能性不大,况且还镶嵌赵惟一的名字入诗,这未免也太明显了。
(来源:东北新闻网 辽沈晚报)
热门